生活中的佛法 陳淑美

        一般社會大眾對佛法似乎有錯誤觀念,以為只要虔誠誦經禮佛,按時作早晚課或每天靜坐數小時,就認為自己就是在學佛,更有甚者以為學佛後可獲得神通或祈求神明保佑,與神明談對價關係,如過年過節去寺廟點燈以祈求全家大小平安等,事實上,這些僅具有佛法之形式及膚淺的表象,根本不能稱之為學佛。這些人表面上,表現得非常虔誠,滿口佛經理論,但仔細觀察其為人處世,卻是自私自利,內心充滿了貪、瞋、痴,這種學佛與生活分割,只具備佛法之形式或表相,而無佛法之實質內涵,不能算是學佛。

        因此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學佛不在於他是否能引經據典,背誦經典及滿口佛法理論,或是穿戴一些佛法飾品,而是觀察其平常生活中之身、口、意是否具有正見、正思惟、正語、正命、正業、正精進、正念、正定之八正道及是否具有苦、空、無常、無我基本觀念,如果具備這些觀念且其身、口、意也是朝八正道方向培養,自然而然其行為舉止合宜,心靈祥和平靜,我想這才是真正學佛吧。

        一般世俗人若沒有學佛,都比較容易受到自己個性、習性掌控,隨著外境而轉,任憑自己內心貪、瞋、癡擺佈,遇到順境時,過度驕矜自持,樂極生悲。遇到逆境時,因平時沒有學佛修為,只一味怨天尤人,不知反省改過,修正自己行為,內心仍頹廢喪志,無法度過困境。如果學佛,知道這些都是無常短暫現象,只要能具備苦、空、無常、無我基本觀念及其身、口、意朝八正道方向培養,內心自然產生力量,具有人生方向,而不管順、逆境都能安然渡過,就不會像沒學佛時之慌張失措,不知如何自處。

        在上過︽瑜伽師地論︾、︽大智度論︾等課程後,深深反省自己在生活中有些觀念是錯誤的,以前總會覺得在社會上只有追求名、利,才可得到別人認可,如此便具有成就感,常常活在自己的貪、瞋、痴及不良習性中而不自覺,現在學佛後,雖然對追求名、利已經淡化,內心卻很踏實平靜,一心只想盡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對發生事情用積極正面態度面對,不對事情結果或成敗患得患失。

        以前不管在熱鬧人群中或自己獨處,在內心深處總覺得有點空虛貧乏,經過佛法薰習,調整自己生活觀念及作息,洗滌內心塵埃污垢,並滋潤貧乏心靈,在潛移默化當中,我內心空掉的一塊已經慢慢痊癒,深究探討其原因應該是佛法具體落實於生活中,讓我產生力量,對於未來不管遭逢任何逆境都可以勇於面對。因此真正的佛法不是用來炫耀佛學知識,或只是一些儀軌或典禮,而是應將佛學中教義內化確實並具體落實於實際生活當中,我想這才是釋迦牟尼佛宣揚佛法的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