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恩寺

三藩市慈恩寺創辦人上法下參法師早歲出家,求法學醫,發大願力,要以佛陀的法藥對治眾生的煩惱,以現代的醫藥對治眾生的疾病,希望眾生能夠身心輕安,乃至解脫自在。本佛教網路期刊即是秉承上法下參法師「弘法利生」的遺願而創辦。

佛陀為了適應不同的人、時、地的機緣,開示發增上心,修五戒十善的人乘行,和重禪定的天乘行;發出離心,修戒定慧的聲聞、緣覺行;和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的菩薩行。 人乘行易於流入庸俗的世間善行,天乘行易於流入神秘怪誕和妖言惑眾,二乘行易於流入厭世獨善。只有依大乘信願和戒律為基礎,以慈悲和智慧為方便,不離人間,不棄世事,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人菩薩行,才是大乘佛法的真義,也是佛陀出世的本懷,所以弘揚人菩薩行的大乘法義,是本刊發行的宗旨。

本刊雖然秉持「佛出人間,人間成佛」的人菩薩行立場,然而也願意在求真、求善、求美、求智、求聖的前提下,使得本刊成為大家共同發表的刊物,因為大乘佛法畢竟是包容與諒解的,只要不是違反佛法引導人心向上、向善為目標的文章,我們都非常歡迎。 本刊希望刊載一些深入淺出的佛法,具有實質內涵而又生活化的文章最為歡迎。我們希望佛法不是少數人繁瑣艱深,玄之又玄的論文,也不是庸俗迷信,使人得不到正信的文章。我們希望純正的佛法,能夠透過人人易懂的文字,使得讀者能得正見,起正行,而真正的受益。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流傳在各地的佛法有聲聞思想與菩薩思想的不同,顯教和密教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重解或重行的不同,重信或重智的不同。本刊認為不論它是正直或方便,純正或駁雜,正見或邪見,都需要理解和溝通,也才能截長補短,讓純正的佛法不但能適應此時、此地的人心,更能引導眾生,向上、向善、向正覺的光明。

本刊依上法下參法師的遺願而創辦,一方面表達我們虔誠的追思,一方面挑起我們承先啟後的責任,堅守我們的宗旨,我們希望帶給芸芸眾生一股暖流,進而帶動敲響覺世的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