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前後 馬琰如
大部分人追求的生活目標均不相同,有人追求財富名利,有人樂在工作,有人則享受錦玉美食。年輕時候的我,也曾追逐外在的成就,但經過歲月的洗禮,現在的我,則覺得擁有一顆平靜安樂的心是最彌足珍貴的,因為心淨則國土淨,內心平和自在,自然知足常樂,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外界的干擾如浮光掠影般迅即過去,不致造成太大影響,但未經訓練的心,似天馬行空,十分難以掌握及駕馭,以致時時跟隨外境而起變化,雖然我熱切地希望它能安定下來,偏偏事與願違,它總是胡思亂想不聽指揮。根本之計,平時即要勤於修心養性,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我們無法期待一步登天,但一步一腳印,祇要持續努力,耕耘的成果終將顯現。
當身體感到疲累時,我們知道應趕快休息讓它恢復活力 但是我們的心呢?一直以來總是十分的忙碌,忙著思考各類大大小小的事情,正如同身體一樣,若要讓心健康並發揮最大的力量,心也需要適度的休息。透過禪修無疑是讓心休息,停止工作,進而提升心靈成長的有效途徑,但以往我總是藉口太忙沒有付諸行動。這學期新開設禪修課程,經由老師清楚的指導及帶領我們實際演練,同時鼓勵我們回家後每天要撥出十分鐘練習,門檻很低,祇要有心就不難實現。對於生性懶散,不夠積極主動的學生,這可是從心出發,改造自己邁向內心解脫的大好時機,沒有理由推辭不做,畢竟人生無常,還有多少個明天讓我們蹉跎呢?不把握時間做該做的事,將來可能後悔莫及。
經過短暫時間的摸索與學習,我首先掌握的要領是不論靜坐或經行,在禪修前應全身放鬆,從頭到腳各部位無一不放鬆,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放鬆心情,因為心情一緊繃,即帶動身體隨之緊張,呼吸急促、心情無法平靜,自與禪修的本質背道而馳。另一方面,身體放鬆,亦有助於心情放鬆。通常禪修開始,我尚能隨著平穩的呼吸把心看住,但不知不覺間心就跑掉了,工作、人際關係、家庭等等的問題皆可能隨時湧上心頭,打亂思緒,這或許是初學者無法避免的困境,惟有具足堅強的信心 決心與耐心持之以恆的練習,心才可能像蒙塵的明鏡經過鍥而不捨的擦拭,逐漸恢復明亮的本來面目。
對我而言,﹁我執﹂是禪修最大的障礙,雖然經由聽經聞法,瞭解五蘊︱我祇是一時的因緣和合,當因緣消失,五蘊也隨之煙消雲散,實不足以執迷不放。但知易行難,是長久以來的習氣,令我執深重,自我的束縛根深蒂固,如何把我銷熔縮小,是我的當務之急。現在我嘗試運用課堂上老師教導的觀想妙方,藉助觀想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在不急不徐的呼吸節奏間,觀想吸進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並充滿身體,隨著吐氣則把﹁我執﹂完全放掉或從腳底把它踢開。這招似乎蠻管用,心情因而變得較為輕鬆自在,為了增強延續這種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盡量找機會,如捷運上或行走之間如法炮製,勤加練習,但願熟能生巧,有朝一日能真正成為心的主人。當然,在禪修過程中我要時常提醒自己淨化自己是為了能有更大的能力去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