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聖下嚴法師於2009年2月3日示寂,2月15日植存。法師曾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堅持菩薩的心願,一生在逆境中成長,發願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關於身後事,囑咐不可辦成喪事,而是一場莊嚴的佛事。整個殿堂和佛事,以禪宗不落形式,簡單純樸的精神,呈現本來面目,令人印象深刻。
2月22日表哥因癌症往生,選擇在法鼓山生命園區植存,不建碑,不立墳,不舉行任何儀式,連阿彌陀佛號都不稱念,完全放下色身,無聲無息地告別,這是一場無言的說法,除了簡單和大家的淚水不斷,它讓大家明白,一切現象都是剎那生滅和無常變化的。死亡僅是無盡生命中的一個過程,因而走出對死亡的恐懼,以至超脫傳統習俗和風水命理觀。
雖然第一次上山,我感動和讚歎!
掃墓結束後,順道和弟弟去探望八十八歲高齡的父親。清明時節,氣候總是多變化的,恍如洗三溫暖般,忽熱驟冷。父親不舒服的躺在床上休息,看到我們前來,精神為之一振。我忙著幫父親擦面霜,輕輕地抹勻,指壓額頭和臉部的穴位,並誇張地說:「待會兒會變年輕許多。」接著,再做腳底按摩,雖非專業,但父親緊閉著雙眼,滿臉的安靜,似乎十分的滿意。
記憶裏,父親是一位非常嚴肅的人,管教非常嚴格,小時候,哥哥和弟弟調皮犯錯,我也跟著連坐處罰。漸漸長大,對父親總是敬而遠之,心中似乎總是有一道無形的牆,多年來一直如此。有一次上淨下行老和尚開示:「孝順是第一布施。」突然驚醒了我。原來我經常逃避的父親,是我修行最好的起點。反省著,如果沒有父親堅持不貪不取的家教和端正的操守,我如何能有今天,並以之教導孩子們。父親要求我們對任何事情都要盡全力去做好,做錯事應立刻改過,一點也馬虎不得。父親的高標準曾使我難於接受,待得佛法的提醒,心中頓時打開那一道無形的隔閡,記憶中的恐懼和不安也隨著消失。
近年來,父親經常住院,身體逐漸變差,甚至有等待死亡的不安,使我體認要讓父親即時感受子女的愛。每每在病房擁抱著父親,並感恩地對他說:「爸爸謝謝你,沒有你嚴格的教導,那有今天我嚴守紀律的行為,爸爸我愛你。」此時,父親眼角泛著淚水,一切的心意盡在不言中。我也更珍惜每一次的相聚,因為生命是無常的,是隨時在變化的,我很害怕等不到下一次再擁抱的機會。
午飯後,向父親告別,貼著父親的臉頰,向父親說:「雖然小時候您常常管教我,但我還是愛你,謝謝你。」此時,原來不說話而且面無表情的父親,突然露出笑容說:「早點回家吧!」